梵几在家 | NO.24 张媚的家
最好的东西得来都是偶然
FNJI AT HOME No.24
张媚的家在杭州的钱塘江畔, 18层的视野极佳,略带潮湿的空气混杂江面的微风,流动于室内。每年江潮汹涌的月份,夜晚入睡时,能听到呼啸的浪潮轰隆而过,像地下的猛兽奔腾欲出。
89平米的两居室,是南北通透的户型,客厅向北,主卧朝南,次卧朝西。入住后户型格局没有改动,除去平层外,开发商额外赠送了一个挑高的空间,张媚请木工用菠萝格单加了一层阁楼和楼梯,开辟出一间与次卧面积相当的储藏室。张媚随性,整个家只做了最为基础的装修,几块没有没有涂装任何漆面的木门配合深色铁柚木地板,为空间定调。家中的木质家具也搭配以不同的木色,柚木金黄、白蜡清新,而旧木头暗调的光泽饱含生活的沉淀。
张媚的审美体系里,越是经历时间雕琢、层次丰富、质感独特的物品,她越是中意。软装部分,大多是她经过多年收集,一件一件累积而来,有自己捡到的偶然,也有别人不再需要的,在她手里物尽其用。“不刻意去买东西填充空间,而是因为喜欢慢慢收集,而构成了现在的家。”
餐厅的壁灯,来自工厂报废的机器,张媚把所有零件拆下重组,打磨完再喷漆修补;卖场处理区的柜子,她裁了两片玻璃,打磨了木条,加了两扇门打造成一个实用的餐边柜;小区居委会门前有一把漆迹斑驳的木椅,她每次经过都在心底呼喊“太好看了”,终于拿自家三把椅子换回来,欣喜地摆在门厅作换鞋凳。
“我喜欢老的东西,
但我也没有耐心和时间去把每件东西用旧,
最好的东西得来都是偶然,
会特别有故事和内容。”
因为是自由职业,张媚说自己家就是Studio风格,如同工作室。在家时,她基本上呆在两张桌子旁边。一张大案桌,用来画画,做设计;另一张自己做的木桌子用来种植物。按部就班的生活框不住她,自由并非她的标签,只是她的日常。
除了与好友老梅正在进行的Meistuff项目外,近来的她一头载进种植物这件事情里。每天六点半起床,遛狗之后,七点就开始种植物,“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种花草上面,特别是春天,要播种、换盆、繁殖……做很多事情,一点不能怠慢。”她根据家中不同房间的自然属性种植不同植物:南面和西面阳光充沛,小盆分栽的多肉植物繁茂生长,饱满而圆润;客厅向北,诸如蕨类这样喜阴的植物在这里安然度夏。
“这个家能让我更好的种植物,
种植物的过程会让我感觉舒服,心情很好,
晚上的时候,如果月亮很亮,月光会照进屋里,
空气凤梨的影子会照在床上,
睡在有很多植物的房间也很舒服。”
张媚是物欲寡淡的人,凭心底的热情做很多事情,目的不明却其乐无穷。类似从早到晚将自己沉浸于播种、浇水和换盆的事情还有去山里寻找和制作昆虫标本、把每日对世界的各种观察记成日记,以及收集石头。张媚和石头的缘分可能源自为一颗美丽的鹅卵石从阳台翻去邻居家的童年。她将各色来自不同海岸山脉的石头,收集分装,储藏在不同的瓶子里,标记采集地点,像一个地质研究者,把这些偶然拾得的美好记录在案。
“我想成为一个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的人,
我对学习特别感兴趣,
比如我这段时间想研究石头,
我就想要了解关于石头的一切,
到了一个地方,我就想要去看看这里的石头是什么样子,
会不会有矿。”
对于现在这个家的期待,张媚希望再多几个展示柜,想要把她已经收集的石头像标本一样分类展示。可以有很多工作室,将功能细分。一间是用来印丝网印,一间用来做手工,可以把现在手边在做的事情区分开来。
关于理想生活,张媚已于脑海中清晰勾勒:“下一步的计划是住到农村去,变成一个岛民。”钱塘江中间有一片岛屿,有农民房、鱼塘和菜地,她想要和父母住过去,种菜、建一个大棚养满植物,再养几只鸡,下蛋来吃。
那片岛屿不通桥,要坐轮渡通行,她甚至已经规划了今后的生活动线,先骑车到渡口,再坐渡船上岸,最后坐公交车到工作室,“我觉得还蛮好玩的”,张媚说,眼睛里亮亮的:“理想的生活就是到农村去种种花,所有的花盆都是自己烧的,家具也是自己做的,想要烧玻璃就去烧玻璃,想要烧陶就去烧陶,多好呀。”
做一个岛民,盖一间房,沉浸于生活本身,沉浸于偶然得来的美好,张媚何其快活。
/
文字:朱晗
摄影:张媚 朱晗
/
独立家具品牌|生活美学集合店
www.fnji.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高清大图版